在家长培训班上,家长们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一个指令,专家下达,孩子很积极配合,但是我让他做总是出现各种状况?满头雾水都不知道是哪个步骤做错了”
难道是因为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吗?不,老师的经验和专业当然重要,但很多被家长们忽视、误解、错过的细节,才是真正走进这群孩子的钥匙。
下面就为家长们拨开迷雾,巧用妙招教孩子听从指令!
1. 下指令时要确保孩子已经注意到你
你是否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让孩子做点什么的时候,或者叫孩子的时候,孩子总是熟视无睹?
这很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并不在你的身上,这并不是下达指令的好时机。
正确做法
你要找机会让孩子停下来,让他注意到你在跟他说话。
2.指令的语言要简短直接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请教妈妈如何做韭菜鱿鱼须,妈妈说:“先将韭菜切段、鱿鱼须切条,并且用开水烫一下;接着锅内放油,下鱿鱼须大火翻炒,加酱油、精盐、少量味精、料酒、十三香粉炒;最后放韭菜大火翻炒。”是不是觉得手忙脚乱呢?
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接受到的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从而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
但是一些孩子在处理感官信息输入以及输出的环节中出现了障碍,所以他们的大脑在接受及处理信息的时候经常会“塞车”。
正确做法
下指令语言一定要简短,步骤分解。比起上面的做菜步骤,“将韭菜切段”、“将鱿鱼须切条”“鱿鱼须用开水烫一下”......这样的表述是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呢?
3.用肯定句代替否定句
“别乱跑”、“玩具别乱放”,想想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常这样对孩子说呢?
孩子也许并不是“不听话”,只是不知道替代性行为,于是只能继续错误的行为。
正确做法
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拉着妈妈的手一起走”、“把玩具放回玩具箱里”更容易理解。
4.每个回合中
指令只出现一次
与家长沟通中,发现很多家长都是这样进行训练的:“坐下”,“快坐下”,为了让孩子完成自己的指令,不厌其烦重复。
重复指令容易让孩子理解为对指令可以不作出正确的反应。
正确做法
妈妈应该这样做,对孩子说:“坐下”,随后观察孩子的反应。
如果孩子没有正确反应,则给予辅助,并夸奖“真棒”,停顿后开始下一个回合。
5.通过可视化材料明确指令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直享受着视觉提示带来的便利。比如洗手间、电梯的指示,各种交通标志,即使在外国,我们也能快速地找到要找的地方。
视觉提示更是我们得意的小助手,它能帮助孩子理解规则、执行指令、理解顺序等等。
正确做法
例如,在进门处贴上“脱鞋子”,“把鞋子放在鞋架上”。一开始家长先指着图片引导孩子按照图片的指示做,直到孩子可以主动完成。
在马桶旁边贴着“冲水”以及“洗手”的图片,简单明确提醒孩子如厕之后要冲水和洗手。
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规则。与其每天在旁边念叨要怎么做,不如换种方式,将孩子需要遵守的小规则做成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孩子更能直观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6.带入情景帮助孩子建立语言理解
例如在教“停下”这个概念时,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奔跑在操场上,一喊“停下”,就拉住孩子的手使其停下,通过一定的重复帮助他们在情境之外也能理解指令。
7.生活是最好的干预课堂
曾经我们分享过《每天这6个时间点,是家庭干预训练的最佳时机!》(点击查看),孩子不管在机构表现如何,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生活。
正确做法
出门去超市的时候,让孩子搭把手,拿货价上的物品;在家做饭的时候,让孩子摘菜、洗案板等。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请给他一点时间。当父母每天给他的要求都超过他能力所及时,他会对自己丧失信心,表现出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不听话,这是他维护自己内心世界的“小心机”。
渐进式的设置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