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话学妈妈群里,有妈妈着急地问:我3岁的儿子,突然说话结结巴巴,说不上来时头还上下晃动,非常费力的样子,这可怎么好?
事实上,短期口吃在2-4岁孩子中很常见,这个阶段,孩子正处于语言学习过程,很多孩子都会经历突然语言不流利的时期。
我家臭小子同样如此。有时候“我我我”就是我不出来,我和孩子爸也很着急。尤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还担心被笑话。不过,索性,对他来说,这一阶段很快顺利过去。
遇到孩子说话磕磕绊绊,很多爸妈都非常着急,既担心以后真的口吃,又害怕过多干预会强化。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帮孩子顺利渡过这个阶段呢?
我们需要先了解孩子出现口吃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与幼儿语言和思维发展不平衡有关。2-4岁这个年龄段,是幼儿语言快速发展期,彼时大脑的语言功能区域却还没发育完善,语言跟不上思维,所以就口吃了。
研究显示,男孩比女孩脑部语言发育要晚1.5年。在儿童中,口吃发生率为1%-2%,而男孩比女孩多2-4倍。不过,在2-4岁的儿童中出现的口吃,大部分是一种暂时性口吃,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能力的提高,口吃现象会消失。
还有一个原因,是幼儿认知发展与词汇量的矛盾。孩子在2-4岁的时候容易有口吃,是因为孩子的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也就是孩子认识的事物已经很多,但掌握的词汇较少,且不牢固。当他迫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意思,一下子又找不到适当的词汇,再加上发音器官尚未成熟,对某些发音会感到困难,而神经系统调节言语的机能又差,也就容易形成口吃。
有些孩子受到惊吓,情绪紧张时,也会出现结巴,无法顺畅表达自己意思的情况。还有,孩子说话不清时,粑粑麻麻立即大声指责,会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害怕说错话,越紧张越容易造成结巴。
面对出现口吃的宝宝,爸妈们其实不必过于忧虑。几个小方法分享给你。
1、拥有耐心
粑粑麻麻们应调整好心态,正如上文所解释的那样,大部分幼儿出现口吃现象都是正常的,只要重视起来,细心耐心的引导和教育,这个现象就会慢慢消失。
耐心的对待这个过程,在每一次孩子结巴时都引导他想好再说,并耐心的听他说话。与孩子交谈,要多给孩子做示范,少做纠正,不要表现不耐烦,切忌在孩子说话时,不断指责他的缺点,给孩子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要让孩子在说话的过程中,轻松自然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
2、不要过于刻意地纠正
当孩子一出现结巴现象,家长便立刻纠正孩子,并且要求孩子重复妈妈的发音。其实纠正孩子说话结巴,家长不必操之过急。家长在日常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慢慢说话的习惯,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在肌肉放松时练习发音,让其放慢说话速度,延长说话时间,并进行反复训练。
3、放慢语速
孩子表达完他的感受后,爸爸妈妈们先停顿一秒再开始说话,并放慢语速,让儿童处于一个较慢的环境中,无形之中孩子的语速也会慢了下来,讲话也会清晰一点了。
4、树立信心
没有信心的孩子说话往往也比较结巴,孩子的亲人们要对孩子多加鼓励,不嘲笑,不能故意学孩子口吃的样子来打趣他。在孩子慢慢纠正的过程中及时鼓励以建立其自信心。
5、减少提问
减少提问,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更加轻松自在,而提问时会无形增加紧张感。与孩子轻松、自在、从容的交流。
6、多多锻炼
让孩子听听美好的语言,如儿童故事、幼儿诗歌。让孩子唱歌、念儿歌、讲故事或复述快乐的事,锻炼其说话的连贯性,从而纠正口吃。
抛弃焦虑,或许,就在明天,孩子又变成那个伶牙俐齿的小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