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说话,之前讲话都好好的,什么都会说,突然有一天发现她讲话开始结巴,第一个字要讲很久,才能把一句话讲全,比如:妈妈,我。 我。我、我要看电视。然后大人开始纠正她不能这样讲,但是这几天更严重了,她自己讲不出来也会着急,越着急越结巴的样子。再叫她跟着我们大人讲,她好像不好意思的样子,就不肯开口了。
有些家长会发现,原来聪明可人的孩子说话突然“不利落”了,说话开头老是重复。她们焦急万分:家中没有口吃的遗传,周围也没有人是口吃,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这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呢?需要大人纠正吗?是否每个宝宝都会遇到“口吃期”?
孩子2~5岁整个学说话的阶段都会出现暂时性结巴,这与那种习惯性结巴是两回事。对孩子暂时性结巴,可以不去管它。千万不要轻率地给孩子贴“口吃”的标签。因为这样真会把孩子的暂时性结巴,引到习惯性结巴上去,而成为真正的口吃。
孩子学说话,家长要做到“三不”
一是不嘲笑。“唉哟,好几岁了,话都说不好哟!”这类话绝不该出自家长之口,因为它会挫伤孩子学话的积极性。
二是不阻止。“别说了,吵人!”这种话将使孩子不愿意或不敢多讲话,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打击。
三是不催促。“别急,慢慢说。”这是最佳策略,而着急地催促,势必“欲速则不达”,让孩子反而容易结巴。家长过于紧张也会增加宝宝的心理压力,要增加他的自信心。与有口吃的孩子在安静处轻柔缓慢地对话,但要连续地、匀速地,不可断断续续,尽量慢慢对话。另外还要消除外界不良因素和不良环境,勿在宝宝面前桶他人谈论孩子的口吃。
注意:孩子说话时,不管是口吃不口吃,最忌的是战战兢兢地看着孩子说话的嘴巴。当孩子口吃到无论如何也说不下去的时候,要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引导孩子把话说完。该轮到母亲说话的时候,要自然地慢慢地说,让孩子感到说话不能着急。孩子如果很在意自己口吃,一段时间什么也不爱说,这时妈妈可以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儿歌与孩子一起唱。给孩子充分的爱,提供充分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施加压力,不要因为短暂性结巴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最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孩子明白,不管他怎样,你都爱他,不管他口吃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