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的陪伴,也是家庭教育最长情的告白。
但稍微留意看一下身边,这样的场景似乎总能捕捉到一二:
孩子兴高采烈地说着好玩的东西,父母却盯着手机看个不停,头也不抬,直接以“嗯、哦、好”来敷衍孩子。
想起去年《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的调查:许多陪伴变成“陪着”,亲子陪伴流于“形式陪伴”。
图来自《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
而就在这一分一秒流逝的时光里,我们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错过了见证他们进步的点点滴滴...
今天,我们带来青岛市南中心OMP孙凝洁老师的文章,小宝来中心这一年来,有着不少可喜的进步,可是,妈妈眼中的小宝,与奶奶和治疗师眼中的小宝,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童年
文丨孙凝洁
初见小宝(化名)的时候,他还是个只会哇哇大哭的孩子,记得他刚来OMP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妈妈身边,尽管,那时的他甚至连"mama"的音都无法发出。
记忆中的他,身体较为虚弱,几乎是上一周的课就会去一周医院,所以前期的他,语言很少,进步也较慢,这让他的妈妈一度质疑我们的专业水准,当然,后来我们也仔细了解了一下小宝在家里的学习状态。
似乎很多家长对OMP会进入一个误区,我们明明都在这里学习半天了,为什么回家还要做口肌?还要练感统?难道这半天的训练量还不够吗?我的孩子,我只想让他有个开开心心的童年,他开心就好。
作为老师,我们无法时时刻刻去陪伴孩子,当孩子在生活中需要用到语言的引导时,我们无法第一时间出现;
在家里,孩子熟悉的环境里做发音训练工具练习,或是父母带着做一些感统练习感统小游戏等,都能够让孩子在心理上更有安全感,效率会更高;
还有,适量的作业能让孩子的发音训练条件更进一步,对于孩子后期的发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小宝与小伙伴玩看医生游戏
前三个月,小宝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中就这么悄然过去了,从初时的元音到三个月时简单的二字词语转换,我见证了他一点一滴地进步,然而妈妈却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再陪伴他继续上课。
三个月后的小宝开始由奶奶接送上学,奶奶严格按我们的作业要求做口肌以及发音练习,回家后做捡豆子、分豆子、练习筷夹物等手精细小游戏,这时的小宝,仿佛是一座宝藏,每天都有不同的惊喜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时间稍纵即逝,那个当初连"妈妈"还不会叫,哇哇大哭的孩子,已经能够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自我介绍了,背个古诗,说个长句子,甚至能自己唱完一首儿歌......可这时,他奶奶却跟我说,“孩子妈妈觉得没效果”,我怔了一会儿,反问:"小宝的进步我们一直看在眼里,怎么会没效果呢?"
小宝自信地进行自我介绍
奶奶眼中的小宝:
一开始只爱自己玩,后来爱带着小朋友一起玩;
一开始他不说话,后来,变成了“小话痨”;
一开始,他不会表达哇哇大哭,后来,领着奶奶逛超市买东西......
这一点一滴的进步并不是我们说说而已,为何妈妈却说小宝没有进步呢?
原来,小宝父母因工作原因,回家甚少与孩子沟通,多数时候是回家抱着手机忙着工作,孩子的进步自然无法时刻观察到;
孩子察觉了父母的冷落,当然也就不愿意主动开口说话,更多的时候是与父母打个招呼就转头玩玩具或躲在一边,而父母也没有及时观察孩子的动向,那么自然无法看到孩子的进步......
在这里,我想对各位家长说: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你们的陪伴才是孩子最珍贵的童年。
后记:
现在的小宝已顺利从OMP课程里毕业,目前正在幼儿园学习。
其实,在许多家庭里,工作与陪伴,确实是一个甜蜜的悖论,无解的命题:
“若我放下工作,便养不起你;当我拿起工作,便陪不了你。”
可是,这个悖论的前因,这一切一切,都源于父母和孩子的爱呀~
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用心地陪伴,才能让TA有足够的底气,在今后跌跌撞撞的人生路上自信前行,也有足够的底气,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你与孩子每一个交流的时分,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你细细挖掘...
关于OMP(Oral Motor Placement)课程
OMP课程是以东方启音核心美国言语训练发音技术为主的效果强化课。
结合发音、感统训练强化,有效改善孩子出现的各种症状问题,如:流口水、走路不稳、不会发音、发音不清、社交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