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又咬人了!”
“孩子见什么咬什么,怎么办才好?“
孩子的“乱咬”现象,不仅是众多家长迫切关心的问题,也是治疗师们一大棘手难题。
为此,STAR专家们特别针对中国小朋友分享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用策略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的多重行为问题
1.喜欢咬人。
2.喜欢咬任何物件。只要觉得可咬的东西,不管可不可以食用,都会去咬。
3.生气了,也会以咬人的方式来表达。即便有的孩子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也会用咬人的方式表达喜怒哀乐。
4.咬人情况一直难以改善。治疗师们、往期跟课的专家们纷纷想了许多方法,一直没有很好的效果。
对此,美国STAR专家给出建议:“可用其他的行为替代咬人的行为。但前期,先教会孩子熟练掌握,运用“一步指令”,“二步指令”。
例如,老师教孩子“张嘴”,再教他“闭上嘴巴”,孩子熟练掌握指令以后,如果再出现咬东西的举动,只要一听到“闭上嘴巴”就能即时反应,不会再去咬东西。
实际训练怎么做?
例如,一个孩子选择毛毛球进行PRT的课程时,出现了只要拿到毛毛球,立即塞到嘴里的行为,根本没法好好开展课程学习。
此时,可以结合STAR专家方法试验,用吹毛毛球这种玩游戏的方式,替代孩子咬毛毛球的举动。
治疗师可以给孩子示范新玩法,跟孩子说:“吹毛毛球!”让孩子模仿老师的玩法,用吹毛毛球的方式玩耍,避免拿着毛毛球就往嘴里塞。
STAR专家Kara表示,治疗师们可以尝试多代入不同的情境,若孩子想进行某一个行为,老师们可以多思考其他方法来替代孩子当下的行为举动。通过恰当的指令训练,规避孩子的行为问题。
* 家长们实用技能GET起来!*
「得不到什么就骚动?这有可能是孩子的强化物哦!」
不少治疗师和家长们都会反馈,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知道如何让孩子保持注意力,孩子的强化物如何发现?
STAR专家Kara提出,治疗师们应该与家长双双配合,共同在日常中留心观察孩子有可能的强化物。
什么东西TA没法得到就暴躁不安,乱发脾气,这个时候,此东西极有可能是孩子的强化物!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对于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才会显露“骚动”。
如果不让他得到,他呈现“无所谓”的态度,那么这个东西可能并非孩子特别想要的东西。
家长们可留心观察,孩子们那些容易“得不到就骚动”的时刻!
辅助孩子们一步步成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而STAR课程就是在他们的独立之路上,循序渐进地支持他们,给他们插上丰润的羽翼,期待终有一天,他们能展翅飞翔。
ABA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指以系统的和可量化的方式改变行为的方法)在众多治疗自闭症的方法中,经多方实验表明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有十分明显效果。
STAR课程知多少?
美国波特兰大学荣誉教授及自闭症STAR疗法创始人Dr.Joel Arick经过40年研究验证,推出基于自闭症及发育迟缓研究的STAR教学策略,服务的客户遍布世界各地。
STAR是运用ABA灵活教学的综合课程,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通过多项独立随机对照试验(包括IES和NIH Grants)验证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