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这些场景都不陌生:
●场景一:瑶瑶想要某个东西就用手抓,爸爸妈妈问:“要不要饼干”,瑶瑶只会跟着说“要不要饼干”,最后以孩子哭闹结束。
●场景二:一次妈妈问乐乐:“你想去公园还是去肯德基?”,乐乐不假思索地回答:“去肯德基!”,妈妈欣喜若狂,这孩子终于能回答问句了。
出门前,妈妈再问乐乐:“你想去肯德基还是去公园?”,结果孩子回答:“去公园”,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孩子只会仿说,不会主动表达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美国动物科学家、著名自闭症患者Temple Grandin曾经这样描述:“你想组织语言来表达你的意愿,但你发现自己只有一个录音机, 里面录了些只言片语。”
当妈妈跟孩子说:“帮我把杯子拿过来” 孩子知道该轮到他讲话了,他也想参与对话,但是他能力不够,只能重复说: “把杯子拿过来”。
● 孩子想表达情绪,但是不会,于是演示记忆中上次出现同样情绪的情景。
仿说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干预?
2岁之前的孩子热衷于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甚至连语气神态都惟妙惟肖,以此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
仿说是孩子学习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经阶段。
例如妈妈指着火车说:“火车”,孩子会重复“火车”,就这样不经意间获得一个新的词汇。
孩子想吃饼干,拿出饼干,并教孩子说“我要饼干”,孩子仿说后,再给饼干,让孩子掌握提要求的技能。
随着孩子水平提高和语言能力的增强,3岁左右孩子的仿说现象逐渐减少,更多的是自己组织句子表达他们的想法。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依然鹦鹉学舌般总是重复一句话,很少有主动语言,爸爸妈妈们就要重视起来了!
从仿说到主动表达
爸爸妈妈可以做什么?
当孩子出现仿说的时候,国内家长通常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充当“灭火器”,严厉制止:“住嘴!”,其实我们可以温柔地“灭掉”。
欧美的妈妈一般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为什么呢?因为有研究表明孩子需要掌握50个词语才能说完整的一句话。
点击标题获得干货:想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这样跟孩子说话就对了!
●其次可以引导孩子用正确的句子描述当下发生的事情。
例如孩子玩着汽车,但不会说,于是重复之前可能在公车上听过的句子“福田到了,嘀嘀嘀,下一站深圳北”,家长就要用正确的表达回应孩子:“哦~原来你在开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开得很快”。
●其实主动语言不是信手拈来的技能,它还受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影响。
点击标题获得干货:如何在家里让孩子主动表达需求
生活是最好的语言课堂,家长们如何在孩子语言发展的每个关键期如何恰到好处地推一把,让孩子从“只会仿说”到“妙语连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