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儿子已经两岁半了,一直不爱开口说话。和他一样大的孩子已经能说整句话了。我家儿子只能偶尔 “蹦”一两个词。带他到楼下和小朋友一起玩,常常以哭泣作为结尾,问他为什么哭,他又说不出来,我只能用想到一切的可能性,一句一句的去问他,直到问出原因。当我问不到原因的时候,他就会哭的更厉害。这种情况是有什么问题吗?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说出完整句子呢?
你好!
我先来说一说几个常见的、影响孩子语言发展的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第一个误区是,家长过于“善解人意”,总是替孩子说话。
很多时候,孩子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家长就明白他需要什么了,还不等孩子开口,家长就立刻满足他了。比如,孩子想喝奶了,手刚刚指向奶瓶,家长就把奶瓶送到他嘴边,那孩子会觉得没有必要再开口了。
所以,在孩子学说话的时期,你要有意做一个不太“善解人意”的家长。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宝贝,你需要的是这瓶牛奶吗?”然后一边手指着奶瓶,一边重复:“你要喝牛奶吗?需要妈妈给你冲牛奶吗?”直到孩子做出回应为止。一定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多跟宝宝说话,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开口。
第二个误区是,孩子一说错话,家长就立即指责或强行纠正。
孩子由于口齿不清,把“兔子”说成了“裤子”;或者因为口语表达暂时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孩子一着急就容易“结巴”,遇到这些情况,很多家长都会强行纠正孩子,甚至还会指责孩子,或者笑话孩子。这样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把学说话和挨批评画上等号。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自然就被打击掉了。
第三个误区是,总给孩子吃很软的食物,导致孩子的口腔肌肉缺乏锻炼。
如果你的孩子有严重的“流口水”现象,排除长乳牙的情况,你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这很可能是孩子的口腔肌肉锻炼不足导致的。
口腔肌肉锻炼不足,会导致孩子在说话时,发音不清楚,比如把“姥姥”念成“袄袄”。你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块状或条状的食物,或者让他用吸管杯喝水,使孩子的口腔肌肉得到锻炼,改善发音不清的状况。
那么,我们要怎样引导孩子多开口说话呢?
1.先把自己变成“话痨”。
孩子一定是先经过语言接收阶段,才会进入语言表达阶段的。
从孩子出生开始,只要孩子醒着,我就会跟她聊天:“孩子你看起来好开心啊!你是不是喜欢这个小海马呀?你喜欢小海马陪着你睡觉,对不对?”
这些在大人听来没用的絮叨,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好的词汇输入过程。等到她有说话意识的时候,很快就会说“睡觉”“饿”“吃奶”这些简单的词语了。
2.鼓励孩子讲故事,做孩子的听众。
当孩子大一些,可以说一些词语和短句时,就要把“话筒”交给孩子,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多说话。我觉得在这个阶段,绘本是一个特别好的工具。
我就经常引导孩子给我讲故事,不过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要一开始就问,“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对孩子来说这个太难了,我们可以采取阶梯式的提问。
比如:先让孩子从一个简单的名词开始回答,“小红帽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呀?”“大森林里谁最可怕呀?”。如果孩子能流畅地答上来,你就可以升级问题的难度,让答案从一个简单的名词变成一个短句,比如:“小红帽的妈妈交给小红帽一个什么任务呀?”最后,当故事快结束的时候,留一个结尾让孩子来说。
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她讲的是不是跟书中一模一样,相反,当你发现孩子讲的故事,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还要及时鼓励她。让孩子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她开口说,只要她肯开口说,就比什么都重要。
3.让孩子在社交中提高语言能力。
等孩子到了三四岁,能跟其他小朋友玩了,就要多鼓励孩子去交朋友,让孩子在社交中提高语言能力。
孩子一般喜欢和比他大一点的孩子玩,他会模仿和学习大孩子的说话内容和方式,语言能力也容易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惊人的变化。
这时,可以多给孩子创造有利的社交环境,在孩子跟小伙伴玩耍时,不管他们是手舞足蹈跳个不停,还是咿咿呀呀说个没完,只要没有安全问题,最好给小朋友自己发挥的空间,让他去充分地表达自己。
对于说话这件事情,可能需要你耐心观察一下,排除掉生活中关于孩子不能完整说话的误区,再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慢慢说,及时给与孩子鼓励,孩子的情况会好转的。如果家长这些都做得很好,观察一段时间,还是不开口说话,或者无法表述清楚问题,可以找医生详细的检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