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

适合0~5岁宝宝的运动游戏

2020-03-20  东方启音  浏览:9929

孩子在5岁前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黄金期,不仅大脑快速成长,四肢的肌肉发展与协调性也开始与大脑运动神经产生连系与分工,若在此时期能尝试多元化的运动游戏,除了可促进大脑统合,连带启发了孩子的肢体、体能之协调性,加强其注意力与耐心。因此,本文邀请到三位专家深入探讨孩子发展状况,以及适合从事的运动游戏,让爸妈和宝贝一起玩耍。


0~5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每天都在快速成长,随着大脑与肌肉的发育,完成的动作越来越多,使其接触的运动游戏逐渐增加。然而,更重要的是此时期若能安排一些体能活动,对孩子来说帮助良多。在进行体能方面的运动游戏前,爸妈应了解孩子身体发育状况,依照各成长阶段可达成的项目做分配,这样才能玩得健康又尽兴。

儿童成长发展10阶段
依照行政院国民健康局公布的儿童发展阶段量表,清楚看到孩子在不同阶段会逐渐发展出许多行为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爸妈要特别注意千万别在孩子年纪尚小时,给予太过艰难的活动,当孩子无法完成,就会产生挫折感。敦南儿童专注力中心技术长廖笙光表示,运动游戏对幼儿来说,与大人上健身房的概念一样,重点不是次数,而是频率,大人若在一天之中做1000次伏地挺身,隔天不会变壮,但手会酸软而无法抬起,因此,持续练习才是有效促进肌肉发展的重点。对幼儿来说,持续稳定的体能活动可于进行1个月左右开始看见变化。

孩子的身体发展历程从七坐、八爬、九站,1.5~2岁会稍微跑步,2岁后开始跳跃。整体而言,大部分的动作在2岁开始逐渐稳定,3岁时可走平衡木、丢接球等物品操作的运动。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小儿科主治医师王中豪针对孩子不同阶段所发展出的能力,做以下说明。(数据源:行政院国民健康局)


阶段1:4个月

‧粗动作:俯卧盆股平贴于床面前端,胸部可抬离床面且拉扶坐起,只有轻微的头部放于后,但坐姿扶持头部几乎一直抬起。
‧细动作:手会自动张开、常举手做凝视手部、当摇铃被放到手上会握住约1分钟。


阶段2:6个月

‧粗动作:抱直时脖子竖直颈保持在中央、会自己翻身(由俯卧成仰卧)、自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细动作:双手互握在一起、手能伸向物体、自己会拉开在脸上的手帕。


阶段3:9个月

‧粗动作:无须扶持可坐稳、独立自己爬行(腹部贴地匍匐前进)、坐时会移动身体挪向所要的物体。
‧细动作:将东西由一手换到另一手、用两手拿小杯子、自己会抓住东西往嘴里送。


阶段4:12个月

‧粗动作:双手扶着家具会走几步、双手拉着会移几步、拉着物体自己站起来。
‧细动作:拍手、把一些小东西放入杯子、撕纸。


阶段5:1岁半

‧粗动作:走得很快、走得很稳、牵着他或扶着栏杆可以走上楼梯。
‧细动作:用笔乱涂、把瓶子的盖子打开。


阶段6:2岁

‧粗动作:自己上下楼梯、自己由椅子上爬下、踢球(一脚站立另一脚踢)
‧细动作:重迭2块积木、一页一页的翻图画书、将杯子里的水倒到另一个杯子。


阶段7:2~3岁

‧粗动作:手心朝下丢球或东西、不扶东西即能双脚同时离地跳。
‧细动作:照着样式或模仿画出垂直线、模仿别人做折纸的动作。


阶段8:3~4岁

‧粗动作:自己上下楼梯不用牵着或扶着栏杆、不扶东西,单脚跳一下。
‧细动作:会照着样式或模仿画圈圈、会用三根手指握住笔
‧其他:和同伴一起玩游戏。


阶段9:4~5岁

‧粗动作:能以脚趾和脚根相接向前走2、3步、不扶东西,能单脚连续跳5下以上。
‧细动作:照着样式或模仿画十字、以大拇指与其他四根手指掌互碰。


阶段10:5岁

‧粗动作:不扶东西也能单脚平稳站立10秒钟、合并双脚跳远45公分以上。
‧细动作:照着样式或模仿画正三角形、画人(至少可辨识6个部位)。
‧其他:玩简单规则的游戏,例如:捉迷藏。


运动游戏≠运动
婴幼儿运动游戏旨在增进体能、加强肌肉与四肢的发展与整合,又称为体能活动,但与一般培养运动选手所着重的技术性运动有所差异。廖笙光技术长表示,小婴儿一出生就能开始做运动,不只是移动肢体,也与孩子在认知、语言、社交发展上有密切的关联性。也就是说,孩子透过实际身体的运用,获得的感觉回馈,建立出环境与自我的连结,达到促进生理与心理的成长。中华民国幼儿体育发展协会理事郭志辉进一步解释,婴幼儿运动最重要是促进大脑统合的动作发展,一般运动能力必须具备全身肌力、身体平衡感及协调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必须由大脑统合支配。因婴幼儿期以脑统合发展为首要,其运动倒不如说是以促进婴幼儿脑统合的动作发展来得恰当。

廖笙光技术长表示,0~1岁阶段为孩子发展最快的时期,从原先不会移动到发展出坐起、走路等能力,因此,幼儿运动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身体与运用;1~3岁则为发展移动技巧,随着移动技巧的增加,从原先只能被抱到开始可以跑步、跳跃。因为了解如何运用身体后,孩子开始想要往外跑去探索世界,故此阶段的孩子每日至少应有30分钟的体能运动;4~6岁时因基础动作能力成熟,发展出技巧性的动作,又随前庭功能的发展,逐渐开始整合许多动作,例如:跑步与接球同时进行,此即为手眼功能的整合。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活动量变高,若只有30分钟将无法得到满足,建议每日至少进行60分钟的体能活动。


运动游戏好处多多
事实上,婴幼儿运动游戏好处多多,除了上述提到的促进肢体发展、加强动作能力整合外,同时也能够使孩子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改善部分的特殊问题,使宝宝与爸妈的感情更加亲近。廖笙光技术长强调,对于大人而言,也许运动不过就是一种肢体动作,但对孩子却是对于抽象理解发展、认知语言极重要的过程,透过身体运用与感觉回馈,孩子自然而然会发展出「物品恒存」的概念。

究竟幼儿运动游戏有哪些好处?原则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层面:

生理层面
幼儿运动游戏可增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也能强化心肺功能。

心理层面
透过运动游戏过程的成功经验来培养自我认同,又可增强社交互动的能力。

发展层面
幼儿运动游戏最重要的部分是促进身体平衡功能与手眼协调力的发展,透过大量肢体活动可以加速进步。

特殊问题层面
对于某些特殊障碍的孩子来说,运动游戏是种改善的管道,特别是发展迟缓与情绪问题的孩子们来说,更有帮助。当幼儿发展迟缓时,在一般生活中能获得的成功经验不足,因此,透过特别设计过的环境、简化后的游戏与提供协助,让孩子获得成功经验、发展自我认同,他会更愿意主动学习与表现;而情绪控管的孩子是藉由运动游戏的体能发泄,使孩子舒解外在压力,学习情绪调节。


运动游戏4大类
不过,对于4岁以下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运动并非是一般所认知的技术性活动,而是体能游戏活动。4岁以前主要是让孩子熟悉运动,不会抗拒为主,廖笙光技术长指出,不建议在0至3岁时参与特定的体能活动,若要进行有规则且具动作技巧的运动,多半等到孩子4岁以上才适合。郭志辉理事补充,根据早稻田大学前桥教授的研究显示,婴幼儿生活中有四类很重要的运动游戏。

‧移动:从一处移动至另外一处,例如:爬、走、跑、游。
‧操作:例如:撕报纸、丢球、 摇晃物品。
‧平衡感:好好端坐不倒,就是一种平衡的练习运动,父母可以让孩子坐在自己腿上练习平衡。
‧非移动性活动:例如:吊单杠、推或拉。

0~5岁适龄运动游戏精选
专家将依照孩子各阶段可进行的体能游戏活动推荐如下,

运动游戏1:游泳
适合年龄:0岁
建议频率:每周1次
在婴儿时期,宝宝只要碰到水便会自动闭气,但实际上,宝宝其实不会怕水,在此阶段更容易学会游泳的闭气。反观,2岁后的幼儿常出现怕水情况,可以透过婴儿游泳,提前让宝宝习惯玩水、闭气,进而学会游泳。但必须特别注意,幼儿的体温调节力较弱,温度恒定很重要。又因为台湾的游泳池多半位于室内或地下室,游泳池消毒的氯可能会诱发气喘,若爸比妈咪想要带宝宝游泳,建议以户外的游泳池为佳。


运动游戏2:瑜珈
适合年龄:0岁
建议频率:每周1次
婴儿瑜珈主要强调的是亲子互动部分,透过瑜珈促进亲子关系,因此,并不规定适合的年龄,某些坊间瑜珈老师会以小婴儿与妈咪为主。不过,若真要以儿童为主,需要配合指定的瑜珈动作,建议在4岁以上,孩子比较容易配合。瑜珈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核心肌肉群,达到调整身体姿势、端正坐姿的效果。


运动游戏3:球类
适合年龄:1岁
建议频率:每周1次
球类是幼儿最棒的玩具,通常一颗球往往可以让孩子玩上好一阵,且随着年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玩法,1岁左右以单纯玩球为主,2岁左右的孩子会开始丢球,3岁时会接球,4岁后则能开始熟练的传接球。

球类活动是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眼球追视动作之关键。若是踢、传球的活动,往往在孩子2岁就可以具备,但需要接球则多半要到4岁才行,足球活动则建议3岁后开始。


运动游戏4:舞蹈
适合年龄:2岁
建议频率:每周1次
亲子律动建议可在2岁时执行,透过音乐节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促进参与团体活动与培养社交力,离开家长身边。但若是需要记忆舞步、彼此配合,必须等到4岁左右,孩子才能表现得较好。动作模仿是动作计划的基础,可以透过舞蹈练习,培养孩子的顺序记忆能力。


运动游戏5:亲子体操
适合年龄:4个月~2岁
建议频率:每周2次
幼儿体操的好处很多,透过身体运用来培养协调度、柔软度及敏捷度,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藉由课程设计协助发展身体运用与动作技巧,训练核心肌肉群、促进颈部张力反射整合等,增加孩子在姿势稳定的能力。

孩子在0~2岁时,爸妈也可以一起参与体操活动。不过,对于某些家长对于孩子做体操存有疑虑,郭志辉理事表示,由早稻田人间科学学术院教授前桥明的研究显示,宝宝在4个月至2岁时,可透过家长带领婴儿从事体操活动,促进亲密关系与交流,同时也能训练腹肌、背肌力、腿肌力、空间认知能力、旋转感觉与平衡感觉。以下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幼儿,推荐适合的体操及技巧掌握做说明(资料提供:郭志辉理事)。

4~7个月

‧肩膀旋转和翻身游戏:支持住孩子双足颈,以诱导肩膀旋转和翻身。一开始孩子会比较紧张,将手放在腹部下,但逐渐出现脱手后翻身,最后变成自己可以翻身。
‧荡秋千游戏:大人抱着孩子,孩子背靠母胸,脸手向前,大人双手臂从孩子大腿下伸向另一侧抱住臀部和大腿,确实抱紧后如荡秋千一样摇动。
‧躺着坐起来游戏:孩子仰卧躺着,让孩子抓住大人的大拇指,轻向上拉时,孩子会弯曲手肘,想要坐起来。配合孩子的动作,大人用手向上轻拉,可以扶起孩子上半身直到坐起来状态。
‧倒下拉起来的游戏:孩子倒下来,大人握住孩子双腿,缓慢地拉到跟前。首先将孩子倒在坐垫上拉,之后也可连坐垫在内一起拉到跟前。
‧翻身运动游戏:轻微阻力有助于完成翻身,用手按在即将要翻身孩子的腰部,给予轻微的阻力。如果身体肌肉发达时,即使给予很轻微的阻力,就会变成如自己努力坚持翻身的助力。
‧踢的导引游戏:孩子仰卧平躺双膝弯曲,大人用双手握住孩子双足颈,用力由上往下压,此时孩子会想伸展双膝向前踢,由背部朝头部方向用力。
‧躺着坐起来游戏:孩子仰卧位平躺,大人一手握住孩子双手,用另一只手轻轻的压住孩子双足颈,支撑着双足颈。如果稍微拉一下孩子双手,孩子就会以自己力量坐起来。

8~11个月

‧支撑站立游戏:亲子面相对互牵双手,大人扶着孩子让他站起来。重复进行几次之后,只以单手相牵即可扶着孩子站起来。
‧钓鱼游戏:亲子站立面相对,孩子双手握住大人双手大拇指,接着以手掌反握住孩子手腕,确实握紧之后,将孩子像小鱼般往上钓起来。
‧坐飞机游戏:大人仰卧平躺于地板上,屈膝上举大腿,小腿与地板平行。孩子俯卧于大人双小腿上,大人双手握住孩子双手,有如飞机形状。大人将膝轻轻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活动,让孩子取得平衡感觉。
‧骑脖子游戏:孩子骑在大人的脖子上,大人双手握住孩子双手摇动身体,或一起旋转。熟练后改由握住双腿,此时孩子可练习靠自己能力保持平衡。
‧身体站立游戏:孩子双腿采长坐姿势(伸腿坐),大人用右手握住孩子双手,左手压住孩子的双足颈。以孩子后足跟为轴,注意腰和膝伸直不弯曲的将孩子拉起来,一直拉到站立为止。
‧举腿踢的游戏:孩子和大人面对面仰卧平躺,大人双手支撑孩子双足底并施压,若施压中的手放松时,孩子就会伸展膝往前登。大人可利用手施压的力道,诱导孩子腿踢的动作,逐渐地将诱导手高举,让孩子以此为目标高踢。
‧牵引站立游戏:孩子俯卧于地板上与大人面相对,大人双手握住孩子的双手腕,将仰卧在地板上的孩子手臂不弯曲的依手臂、头、肩到腰的顺序分开,一一缓慢牵引,直到站立为止。

1岁~1岁3个月

‧蹲下站起来游戏:亲子面相对,大人手掌向上握住孩子双手,从孩子膝弯曲下蹲的姿势,大人双手上提让孩子站立起来。
‧一起下蹲,一起站立游戏:亲子面相对站立,双手相牵,一同喊「1、2、3」口令之后,一起蹲下或一起站起来。
‧破坏平衡游戏:亲子面相对,大人坐、孩子站。首先双手互相支撑,大人主动控制双手腕力量,诱导孩子以破坏前后和左右的平衡,熟练后可以单手支撑进行同样游戏。

1岁4个月~1岁7个月

‧身体分节牵引倒立游戏:抓住俯卧着孩子的双足颈,依据腿、腰、胸、头等之顺序,一一缓慢往上拉起,直到孩子双手离开地板为止,熟练后将孩子左右振摆,或上举下降试试看。
‧钟摆游戏:大人紧握孩子的双足颈,孩子身体朝前倒悬空,缓慢将孩子左右摆动,并配合钟摆「叮当~叮当」的声音。
‧翻跟头游戏:从四肢爬行姿势,让孩子支撑倒立,大人一手握住孩子双足颈,另一手支撑胸部,用手支撑住让孩子翻跟头。进行翻跟头时,大人用单手将孩子头部缩往内侧。
‧上举翻跟头游戏:孩子俯卧双手支撑在地板上,大人确实紧握孩子双足颈往上举,当孩子身体成倒立与地面成垂直时,要缓慢地往下降,并喊「背部要成圆形」,以完成孩子翻跟头运动。

1岁8个月~2岁

‧支撑跳游戏:大人坐位双腿开立,用双手支撑孩子两腋下,喊「1、2、3」之后,让孩子模仿向上跳的动作。
‧悬吊游戏: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抓住大人的手或手臂,进行身体悬吊游戏,以双腿稍微上提的高度为目标。
‧跳的游戏:如果以熟练支撑双手跳的游戏之后,如果自己可以跳,应该好好夸奖,让孩子有成就感。
‧跳碰游戏:亲子面相对,大人站立双手前出,孩子从稍微下蹲姿势往上跳,碰触大人双手;或是大人双手拿着孩子喜欢的东西,让孩子跳起碰触,加强孩子碰触的欲望。

运动游戏6:单车
适合年龄:4岁
建议频率:每周1次
脚踏车建议在4岁开始,可培养孩子平衡感、增加其前庭刺激的经验。由于安全考虑,应尽量选在公园为主,避免于大马路上骑乘,以免发生危险。孩子对于距离判断的能力尚未成熟,在过马路时,大人应在旁引导,以确保安全。

运动游戏7:直排轮
适合年龄:5岁
建议频率:每周1次
此运动游戏可提供大量前庭刺激,给予孩子速度感,让孩子以更省力方式,获得速度感的满足,减少孩子用跑来跑去的方式寻求刺激。不过,建议4或5岁后再开始练习,由于婴儿一开始会外八,2岁时会内八,4岁后才会又回到正直,故在肌肉骨骼尚未发展成熟时并不建议做,特别是2岁以下的孩子玩直排轮,会导致关节受伤。

必懂!运动游戏要点
因为幼儿和大人的生活作息方式不同,大人的生活可以调节,早起也可以睡晚,但孩子则需要保持在规律状态中,身心才能保持平衡。因此,若想要培养孩子稳定的运动习惯,廖笙光技术长提醒,最重要的是固定体能活动时间,切忌一会儿上午做运动、一会儿下午做运动,这样对孩子来说会感到十分混乱,容易产生抗拒行为。若可将活动时间固定在每日的某个时间点,久而久之,孩子便知道此刻就要运动了,配合度也会相对提升。


运动前叮咛
幼儿的身体发展未臻成熟,注意事项也较多,以下为廖笙光技术长与郭志辉理事建议的注意事项,爸妈在带宝贝运动前务必仔细阅读。

暖身、伸展活动
人体的肌肉与橡皮筋一样,天气冷的时候延展性变差,故暖身运动更显重要,避免受伤。

选择吸汗衣物、避免穿套头上衣
有时家长会担心孩子着凉,让他们穿着套头衣服进行体能活动。然而,运动过程中易流汗、体温升高,闷热不适可能导致孩子发脾气。

避免拖鞋或软胶鞋
当孩子开始会跳跃时,应选择脚踝处固定性较佳的运动鞋,避免孩子肌肉疲惫导致脚踝拉伤。如果在室内,建议赤脚即可。

避免于夜间运动
因夜晚运动会促进血液循环,导致孩子睡不着。郭志辉理事表示,最理想的时间是在孩子早上起床后进行体能活动。

运动前打招呼
开始进行体能活动前,应向孩子预告即将开始运动,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每日固定一次
因孩子的体力有限,所有的体能活动皆应配合孩子成长和体能状况进行,不要勉强行之。

不要无预警地拉动孩子手足
因孩子的关节发展未成熟,突如其来的拉扯很可能造成孩子脱臼受伤。

常见运动伤害
因幼儿身体部位较柔软,弹性系数高,骨折机率低。虽然不会像大人般容易产生运动伤害,但因自我保护能力低弱,难免还是会受伤,最常见的幼儿运动伤害为扭伤、撞伤、擦伤与脱臼。

扭伤、撞伤、擦伤
当孩子受伤的部位出现肿胀时,爸妈应协助立刻冰敷,减少发炎反应与肿胀,冰的触感可有效缓解疼痛。王中豪医师提醒,冰敷方式:可用冰块或罐装饮料反复在受伤部位进行按压,每2至3分钟为一循环,持续10分钟,一日中可反复操作,且受伤后前3天务必冰敷,不可热敷。


如何避免运动伤害?
对孩子而言,暖身、配戴护具、环境安全与时间规划是避免运动伤害的最佳黄金四要素。廖笙光技术长表示,因为3岁以下的孩子并不懂累的感觉,若爸妈问孩子要不要继续玩,孩子通常会说好。但孩子累过头,身体不适会让他非常难受,故时间到了,该休息就得休息,切勿让孩子过度劳累。

脱臼
孩子脱臼的部位通常不是脚部,而是在手肘部位,特别是在2~3岁左右,因孩子的体重增加、手肘的关节──鹰嘴突又尚未发育成熟,肘关节不稳定,只要不小心拉扯、旋转,就容易出现脱臼状况。当孩子脱臼时,会一直大哭,手则是伸直或弯曲,且不敢移动。家长应尽量避免大力拉扯孩子的手,以及做些摆荡的动作。


体育训练课程挑选要领
对于坊间百百种的幼儿体育教室,家长是否觉得难以选择?许多家长都知道环境清洁与安全十分重要,但其实还是有一些非常关键的部分。廖笙光技术长指出,首先是处罚条款,因为4岁前的孩子好奇心特别旺盛,对于社交与游戏规则的理解尚不成熟,可能无法完全遵守,因此,体育教室在环境与规则的设计上必须要让孩子可以自由探索,但不会被处罚。若要处罚,只能是因为他触碰到危险的区域,绝对不能因为孩子没遵守游戏规则而处罚。

其次,教室的规划同上述说明,处罚孩子必须是因为他触碰到危险物品或角落,若教室内摆放许多危险物品,或者具有高坡度楼梯或尖锐转角等,孩子自然而然暴露于危险之中,被处罚的机会也大大提升,这样会导致孩子感到错乱,不明白为何自己常常被处罚。

此外,在师资选择面,许多家长也许会想挑选具有专业技术的老师,但其实孩子是倾向和自己喜欢的人学习,因此,老师必须要能亲切、自然与孩子互动为佳,毕竟爸妈不是要训练自己的孩子成为运动选手,而是培养运动习惯与增进体能,因此,亲切活泼的老师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