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

200秒告诉你为什么会出现自闭症误诊(内附应对技巧)

2020-04-01  东方启音  浏览:15057

01

同龄人早已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而2岁的小轩(化名)还在不紧不慢地成长着,长大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依然很差,且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就又哭又闹,小轩妈妈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生活的考验总是这样不由分说,猝不及防,“这孩子是自闭症(孤独症)”医生的诊断结果如同晴天霹雳迎面袭来。更艰难的是,孩子经过长达一年的干预一直没有明显效果。

后来妈妈带着小轩去了另一家医院,医生发现,孩子和妈妈有拥抱亲吻等亲密动作,虽然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但不存在漠视情感、拒绝交流的情况,有可能不是孤独症。后来经过再次检查,小轩并非自闭症(孤独症),而是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

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牵动着每一位父母的心,现在很多父母都到了谈“自闭症(孤独症)”色变的程度,被“误诊”,那无疑会雪上加霜。


02

有一个女人,她投入毕生时间对自闭症(孤独症)群体的进行跟踪,她就是乌塔•弗莱斯。BBC把她对自闭症(孤独症)的研究拍成了一部纪录片——走进自闭症(孤独症)。

50分钟的纪录片中,乌塔•弗莱斯花了200秒介绍自闭症(孤独症)误诊的情况。

大家可以网上观看BBC纪录片《走进自闭症》

剑桥三一学院的西蒙教授指出,临床医生诊断这一病症是看有多少自闭症(孤独症)的特征会影响到这个人的日常机能,所以存在灰色区域,有些人到一个机构评估被认定自闭症(孤独症),但去另一个机构却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其实是一个主观性的判断。


03

每次打开我的公众号后台,“崔老师我的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话,很固执,是不是有自闭症(孤独症)?”,“崔老师我的孩子脾气很大,不能接受变化是不是自闭症(孤独症)?”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怀疑,迷茫......我从每个家长身上几乎都看到这样的心路历程,难过的是我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自闭症(孤独症)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抽个血拍个片就能得出结果的。

国外的诊断中,有超过一个月针对孩子成长环境的调查,包括家长的养育方式,孩子的日常饮食作息,家庭成员互动模式,家族遗传历史等,诊断团队针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进行一次完整的分析,以确定排除孩子出现由于家庭因素而产生的心理性缺失及生理性缺陷。

但是国内能给到家长的时间少之又少,医生通过家长的只言片语了解家庭情况,孩子的命运就决定在滋滋作响的打印机打出的一张张报告单中。

另外不管是正常发育的孩子还是特殊的孩子,医院对于他们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本身社交能力较弱或者性格内向的孩子来到医院,更是呈现出社交退缩的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认知、逻辑表达、社交、游戏等方面水平都低于平时,而医生往往只能根据这些信息“一锤子定案”。


04

哪些情况容易被误诊呢?

自闭症(孤独症)&孤僻内向

自闭症(孤独症)具有以下三组主要特征:社会交往能力缺陷、沟通和交流障碍及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

孤僻内向常表现为不爱与人说话,性格内向,而无社会交往、人际交流障碍及刻板动作及行为,了解了自闭症(孤独症)的三大特征就不难与孤僻、内向等行为进行区分。


自闭症(孤独症)&听觉障碍

一些听力障碍的孩子由于听不到声音,不愿或不会用语言表达交流,造成语言障碍的错觉。

我国从新生儿出生后即进行听力筛查,以早期发现听觉障碍和早期进行干预。


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

多动症的孩子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活动过度和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与人交流没有问题、智力方面也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自闭症(孤独症)孩子也容易有多动症的症状,但还伴随着其他障碍。


05

如果命运的难题真的不小心砸中自己和孩子,在孩子诊断的时候不妨多问“为什么”。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诊断我的孩子有自闭症(孤独症)的?

我的孩子现在对周围的人和环境还不熟悉,没有进入状态,你们怎么进行更好的评估?

我的孩子会接受其它检查么?(比如癫痫、新陈代谢、大脑)。如果会请问具体是哪一种/几种检查?都是为了筛查什么?

请问我的孩子现在的发育情况是怎么样的?与同龄人相比差别在哪里?他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你会给我的孩子开口服药或其它药的处方么?如果会具体是什么药?为什么要吃这种药?药的副作用是什么?如果有副作用我该如何对待?

(若孩子有语言迟缓可以问)我的孩子的语言能力会不会是自闭症(孤独症)以外的障碍所引起?

如果医生在答复中答案模糊或者“不合逻辑”建议换医生诊断或者去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最后想提醒家长的是:不管是否自闭症(孤独症),都要根据孩子的主要问题进行该阶段的干预和训练。


06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成长路上一路通畅。可是如果世界上都是完美小孩,那些孩子的进步,陪伴孩子的点滴,看不到多可惜。

曾经有位妈妈说过:“养育自闭症(孤独症)孩子就像牵着小蜗牛去散步,虽未到达花园却意外收获了几朵鲜花,第一朵是匆匆赶回家时孩子的拥抱,第二朵是反反复复练习,孩子终于开口地一句‘妈妈’”。眼泪不再出于迷茫,而是喜悦。

这条路,你不是孤军一人,无数前人的实践与经验,无数专家的技术与研究,足以让我们不慌不怕。纵有风雪,定有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