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

孩子出现语言障碍怎么服务

2017-05-04  东方启音  浏览:11144

  有家长在公众号留言说:我家的孩子总是跟其他孩子合不来,无论跟班上的同学还是跟朋友的孩子,在一起玩一会就开始吵架。请教东方启音老师该怎么办? ~~~~~~~~~~~~~~~~~~~~~~~~~~~~~ …

孩子出现语言障碍怎么服务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不合群的孩子社会性发展也比较差,群体性弱,长大以后很难适应社会,更难以与同事友好相处,难以得到他人的谅解和友情。即使本身有强项能力和远大理想,此类孩子也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严重者还会形成孤僻、怯懦、抑郁的不良人格。

  解读不合群背后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方面:

  1.孩子个体因素:

  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儿童因为怕生,沉默,寡言,孤僻,总是停留在同龄群体之外,郁郁寡欢,孤独沉默。

  第二是由于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例如,爱捣乱、爱哭闹、爱逞能惹事生非、爱骂人等原因,同龄儿童是不欢迎他加入游戏队伍的。

  第三是过于以自己为中心的孩子,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

  第四,体弱多病的孩子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

  第五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总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这也不奇怪。如果大人硬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由于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们的欺负和排挤,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产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第六是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愿和朋友一起玩。一般来说,这类孩子不容易在短期内转变。

  2.家庭教育因素:

  一方面,父母过于担忧,怕把屋子弄赃,不让孩子带同学到家里玩。此外,因为担心孩子有什么闪失,所以平时尽量不让出门,都在家里“圈养”着。与此相对的是,有父母生怕孩子出门惹是生非,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另一方面,过于放纵孩子的天性。有些孩子没常性,与别的孩子玩一会就闹个不欢而散;还有些孩子没老实劲,不是逗弄这个,就是推倒那个,结果谁也不愿和他玩。也有一些孩子不爱和同学说话,总是自己埋头看书。面对此类现象,家长缺乏教育敏感而错过适度引导的教育机会。

  3.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城市生活的局限,一般孩子都是住在楼房,本单元上下很少有同龄孩子,缺少与同伴交流的经验。再加上现在都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得多,儿童一直以来都在被保护的小世界里成长,没怎么和同伴相处过,怎么可能跟别人合群呢?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合群呢?东方心理(FDSP)归纳如下:

  1.不同孩子个体采取不同的策略

  首先排除一些病理性原因或先天性因素,譬如闭症、抑郁、语言障碍。然后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类型针对性教育。譬如孩子过于脾气古怪,那么父母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还要找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大夫咨询,以便矫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如果孩子不合群是因为体质虚弱的原因,那么对于他们首先要增强体质,要找大夫诊治,把孩子体力恢复起来。有了强健的体魄,你的孩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腼腆的、懦弱的、只缩在家里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习惯了。

  2.创造条件促使孩子与同伴交往。

  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让孩子广交朋友。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妈妈,可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

  我们还可以主动邀请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到我们家里来作客,并用热情的态度招待孩子的小伙伴,鼓励孩子把糖果、书籍、玩具等拿出来与伙伴分享。还可以在周末或假期要求孩子自己去找伙伴进行爬山、放风筝、打乒乓球等户外活动,从中教育孩子主动招呼同伴,接近同伴,帮助同伴。

  3.家长做好孩子交友的榜样。

  我们要用自己对待邻居和对待周围朋友的真诚来影响孩子,最好是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到邻居和朋友家去作客,使孩子体会到与别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此外,家长还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怕吃亏。比如,新的玩具、新的动漫杂志、新鲜的水果等,要让孩子大方拿出来给伙伴们先分享,不要把旧的烂的拿出来。当我们的孩子有拔尖表现时,我们必须启发诱导、教育孩子多听听伙伴们的意见。当我们的孩子和伙伴争吵时,不可偏袒、不可包庇自己的孩子,要进行客观调解。当我们的孩子对伙伴表现出宽容谅解时,应该马上予以肯定表扬。总之,要使自己的孩子懂得和同伴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按照以上这样做,我们的孩子就会在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结交知音、学会独立生活能力,从独生子女自私自我的心理逐步转化为自觉性群体心理,从而获得心理的全面发展,为奠定将来在社会上稳健立足形成了良好的人格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