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

宝宝说话晚走路晚各项发育都晚,怎么破?

2017-09-22  东方启音  浏览:10307

  外界种种无形的压力、各种网络上的测评表,都会让妈妈们有超前教育的冲动。让孩子早说话,早走路,早学习……在这样一个各种事情都追求效率的快节奏时代,我们很难不被大环境影响。对于孩子,我们还是要放慢速度,任其自由发展。宝宝爬得晚,出牙晚,这都不需要忧虑。

宝宝说话晚走路晚各项发育都晚,怎么破?

  “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到底是一回事吗?

  比如,你的宝宝跟着上了一年的早教班,还不会说话,别人家的“望天收”宝宝早就能说句子了。身边的老人家们开始嘲笑你被忽悠了,老公觉得你瞎花钱了,你会不会对早教的效果感到森森的担忧呢?

  老师们必须得啰嗦两句了。那些指望快速出效果、迅速培养天才的想法是非常不靠谱的。

  “早期教育”并不会让你的宝宝发育的更快。宝宝发育的时钟在他自己身体里,由他自己调节。我们只是妈妈而已,我们并不是上帝。

  我们所追求的,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认识的深度,感受的丰富性,而非是短平快式的表面大丰收。

  老师们给清清买了一个套圈玩具。相信很多妈妈也买了这个东西。最初,清清只会把它们塞到嘴里吃,后来,学会了两个手拿圈圈去碰碰飞。最近,学会了把圈圈套在手腕上,把球球穿过圈圈。但是家里来的很多客人都会急于测试清清的智商,问清清,圈圈哪个大哪个小啊?圈圈是什么颜色啊?这些急于求成的测试,不但会增加妈妈的焦虑感,而且会潜移默化地使宝宝产生自卑感。

  大家可以去观察,但凡有自卑感、经常受挫的宝宝,往往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探索世界的欲望不强。这对一个新生命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自卑感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大人们的“超前教育”和“超前测试”造成的。

  有的妈妈问我,我们家宝宝一岁半了,还不会走路。别人家宝宝十一个月就能走了,这怎么办呢?

  排除掉一些教育上的问题之后,如果宝宝还是不会走,那么就可以判断,它天生就属于走路比较晚的类型。它由于遗传等一些因素,天生就运动能力不太发达。

  然后,这位妈妈就会非常忧虑。她在忧虑什么呢?

  亲爱的妈妈,你只是无法面对宝宝“天生就运动能力不强”这一个事实。你内心里觉得,你生出来的宝宝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天才宝宝,这个事实让你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由于你的不愿意承认,我猜你即将开始对宝宝进行“超前教育”了。(其实,每个妈妈都有这种普遍的心理。)

  可是你知道吗,强行让宝宝学走路,不会让他运动能力变强,只可能会让他成为罗圈腿……

  有的宝宝,两岁了,什么话都能听懂,就是不愿意说话。妈妈想尽一切办法,宝宝还是不说。这时候妈妈就会有挫败感,难道我的宝宝真的比别人的宝宝笨吗?(这是多残忍的想法啊!)

  如果老师们告诉你,有些宝宝不会说话,不是它大脑有问题,只是因为它的口腔肌肉还没发育完善(就像有的宝宝出牙晚一样)。这时候你会不会决定原谅你自己,并且在行为上原谅宝宝呢?

  亲爱的,“晚”和“笨”这两个字,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啊。我们一直在忧虑,只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攀比。

  最OK的做法是:观察宝宝在想什么,观察宝宝想要什么。在宝宝的每一个敏感期,适当地用理论指导,引导宝宝在敏感期内脑洞大开。尽量不因为无知而滥用大人的权利,阻碍宝宝的发展,这样做就可以了。

  一个不会说话的宝宝,哪怕在他的三四岁终于迎来了说话的敏感期,只要在敏感期细心教育,不妨碍他长大后当一个以说话为职业的人。

  所以当个好妈妈,要学习,还要特别谦虚地学习,每天都反省自己做错什么了。有些妈妈不让宝宝吃手指,怕宝宝养成不爱干净的坏习惯。有些妈妈不让宝宝乱拿东西,怕把宝宝惯坏了。有些妈妈看见一岁左右的宝宝不断地把各种东西往地上扔,就说宝宝脾气很大,得好好别别他……我们为了让宝宝更好,无意之中会犯很多很多错误啊。

  至于为什么不要“超前教育”,老师这里是有科学理论的。

  一个曾经的文艺女青年现在每天给大家放送“科学理论”,真的有点好笑……有耐心的妈妈,可以把下文看完~~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遗传和环境问题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遗传决定论,另一种是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F.Galton)是这种理论最早的代表。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 Hall)提出的“复演说”也属于遗传决定论,他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格塞尔(A.Gesell)也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他提出了“成熟势力说”。他认为支持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成熟的关系较多,而与学习的关系较少,学习只是促进成熟,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格塞尔的这些观点都源自他的双生子实验。双生子实验是研究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双生子也就是双胞胎,有同卵和异卵之分,同卵双生子是由一个卵细胞分裂而成的,所以在遗传因素方面是相同的。因此,把双生子的其中一个放在自然条件下,而对另一个给予特殊的训练,其结果可以说明成熟和学习的作用如何。

  实验介绍

  一、实验目的

  利用同卵双生子来证明成熟因素和学习因素究竟哪一个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要力量。

  二、实验过程

  格塞尔找了一对未满周岁的孪生兄弟作为被试,采用爬梯训练来进行实验。他准备了一架小梯子,梯子宽30厘米,每格之间的间距为5厘米,梯子两边有扶手,并且在每格楼梯上都包着厚厚的绒布。两兄弟看到梯子,立刻产生了兴趣,围着它爬,并试图爬上去,但是没能成功。格塞尔选择弟弟在48周大的时候先进行爬梯训练,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训练,教他如何把小手撑在楼梯上,如何把小脚紧跟着抬起来。看上去动作灵巧、敏捷的弟弟在爬楼梯时却显得十分笨拙,常常是一只手搁上楼梯后就不知该怎么做了。训练了一个月后,他才能勉强地独自爬上小梯子,速度非常缓慢,动作也不协调。从弟弟接受训练的第6个星期开始,格塞尔对53周大的哥哥也进行了同样的训练,每天10分钟,弟弟则继续练习巩固。

  三、实验结论

  哥哥训练2周后就很快能灵活地爬梯子了,与经过了5周训练和2周练习后的弟弟达到了相同的爬梯水平。

  实验应用

  实验的结果引起了格塞尔的思考:孪生兄弟的生理结构和生长环境是十分相似的,为什么先接受训练的弟弟在爬梯上没有表现出优势呢?于是,格塞尔进一步对同卵双生子进行了玩积木和球、学习词语、数字记忆等实验,结果不论哪方面,受训练的儿童在一段时间内虽然超过没受训练的儿童,但达到某个年龄后,一旦给没受训练的儿童做同样的训练,没受训练的儿童马上就会赶上或超过受训练的儿童。

  基于他的双生子实验研究,他认为在儿童的成长和行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生物学结构,而这个生物学结构的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出生以后,成熟继续指导着发展。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

  成熟是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格塞尔认为,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也就是说,每一种水平之间有着不同的结构,正是这种不同的结构,最终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变化了的结构,是儿童学习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变化了的结构基础上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有效的、可以得到巩固的学习,否则儿童的学习是靠不住的。

  格塞尔经过大量的观察,提出了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

  (1)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表现为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2)相互交织的原则。人体的结构和动作是相互对称的,对称的两边需要均衡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由一个方面占优势,过一阶段又会以另一方面占优势。通过相互交织,达到相互平衡,最终把发展引向整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

  (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尽管发展平衡,但最终会有一边占优势。

  (4)个体成熟的原则。这是格塞尔理论的核心原则,即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则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在儿童尚未成熟之前,有一个准备的状态。这个准备状态实际上就是生理机制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处于准备阶段的儿童,相应的学习能力尚未具备,这时如果让他们学习某种技能,就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这不仅表现为学习难度大,还表现为学习成绩不巩固,危害严重的还会伤害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5)自我调节的原则。儿童的发展不是直线型的,它是波浪起伏的,有自身发展的节奏,如发展的步伐有时较快,有时较慢;有时前进,有时表现为倒退。儿童对发展的节奏具有自身的调节功能。格塞尔认为,如果成人没有太多干涉的话,婴儿会按自身的节律调节自己的吃奶和睡眠时间,形成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律。

  格塞尔在上述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育儿观念: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是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的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乐趣。

  总之,教育要基于一个基点——教育要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提示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应重视儿童成长规律。他提出了一种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解方式,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